《人民教育家于漪》读后感(三)——向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
时间: 2021-05-18 作者:YHJ 阅读次数: 112向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
——读人民日报《人民教育家于漪》心得
深圳市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 胡化忠
当我读完人民日报《人民教育家于漪》一文之后,心底里顿时涌现出要向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的渴求,这缘自我想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一名立德、立功、立言的教师的心声。可真正静心思索,我该或我能向于老师学什么呢?如何学呢?
一、信仰自己的职业
还记得1990年的那个夏天,班主任郑老师找到我跟我谈了我是读中师还是高中的问题。出身农村家庭的自己,对自己的将来说实在的没有像现在的孩子一样,长大了要做科学家,要做医生,或者要当老师……郑老师传达了父亲的意愿——读师范,并竭力推荐了师范。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顺利进入师范学校。三年的师范生活,学教法、学心理、练基本功,到现在这些或许已经遗忘,或许已经融入,唯有教学楼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大字还会时常浮现。
现在回想27年的教学生活,其中偶有遐想:如果当时选择的是高中,还是现在的我吗?但我自己知道,这27年的教师生涯,我自己是认可的,是充实的。虽没有于老师——“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深厚灿烂的文化使我激动不已,我常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更始终意识到自己重任在肩,要终身进取,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那样的境界,但我一直坚守着教师这个职业,热爱着教师这个职业,这也许就是自己对教育的信仰。每每听到同事对工资待遇、对工作强度、对学生抱怨时,心里就在想:为何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这么多的不满,不换一份工作呢?这山望着那山高,何时是尽头。
也许,我这个还谈不上是信仰,但我想我如果一开始选择的不是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了其它的职业,我一样会坚守,一样会热爱,一样会奋斗。记得常写自我评定时常用的一句话“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这不口号,这就是信仰的树立。选择了一个行业就把这个行业当作自己的信仰。我选择了教师,选择了民办学校的教师,选择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的老师,这就应该成为我的信仰。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家长的满意就应成为自己的工作和奋斗目标。相比起于老师对教育或教师的信仰来说,感觉自己的渺小,没有提升到中华民族的高度,但我可以像于老师那样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用心做好这份工作,不误人子弟。
二、由己及人,奋斗不息
于漪老师说:“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要跟着时代前进,怎么会够呢?我鼓足生命的风帆,孜孜不倦地追求,顺境不自傲,受挫更刚强,有使不完的劲。”于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从来都是奋斗的结果。“由己及人,奋斗不息”!如果让于才师知道这是我看完她的事迹写下来的话,肯定地感觉我的自私和不耻。在我看来,于老师的奋斗以达“及人”、“及国家”、“及民族”,甚至“及人类”的层次,而我还在谈“由己及人”。
1993年参加工作伊始,为买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而努力,半年达成目标。后又为改善家许居住环境,改善家庭在村子里的“地位”而奋斗。再后来,又为父母的尊严而奋斗……这些现在想来都是在为自己而奋斗。但我并不认为可笑,因为每一个人奋斗的动力都是来自于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
2003年来到深圳,来到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后,所见所闻所感让自己有了改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会对回到老家曾经工作过的学校,同事让学生上自习而陪自己喝茶而不理解;会为体育课上老师一句“自由活动”便走进办公室而看不下去。现在想来,这就是自己内心的改变。也许从那时起,自己对工作,对奋斗的理解,已不仅是养家糊口,是在悄悄地向“及人”过渡。
课堂中,常会为一节不成功的课而忧郁,为一个学生不专注而气恼,为听了一节连知识点都出错的课而叹息;平日里,常会为学生乱扔垃圾、不安静、说脏话……而思考,因此制定了《“三jing(净、静、敬)”教育方案》;管理中,常会为学生流失,为招生工作,为家校纠纷,为迎评迎检……而焦虑,因而不断优化学期工作计划,未雨绸缪,甚至不屑打招生政策擦边球。目的无非是让学生学得更优秀,让学校变得更美好,通过自己和学校的努力为每一位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要奋斗,就要有动力,“及己”的动力是有限的,只有像于老师学习,达到“及人”、“及国”、“及民族”的高度,才能鼓足生命的风帆,孜孜不倦地追求,顺境不自傲,受挫更刚强,有使不完的劲。忽然之间我又觉得“由己及人,奋斗不息”是多么地合理,还有丝丝高尚。
三、理论的武装与创新
近几年来,陆续参加了区、集团、学校组织的培训,有理论提升,有业务培训,有实操指导,其实和大部分人一样,学时激情澎湃,用时困难重重。说到思想,其实每个人,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思想,不同的是大多教师的思想是局部的,是碎片化的,因而未能成为教育家。而教育家的思想是一个系统,并建立在教育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学习于漪,应该学习她形成自己思想。这就需要自己不断地提升理论水平,同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像于老师说的那样,在实践中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科学的教育规律,最终在理论上有所建树,逐步构建起他们的理论体系。不是有人说过吗?教一辈子书,不一定能成为教育家,但如果能坚持写三年教学案例,就一定能成长教育家。
“焕发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拥有美好的人生,建设美好的人生”是宋远标董事长提出的,是集团学校的办学理论,同时也是宋董事长的办学思想。周校来校后也提出“激情教育”的思想。回忆,自己也经冒出过一些想法,比如:在主管小学教育教学时提出过“展示教育”,写出过《学校也需要浪漫》等。我知道,这些还不能算思想,充其量只能叫想法罢了。但这并不能阻碍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建树。现在要做的就是用理念武装自己,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从顶层去规划学校的教育,深层次地影响每一位教师、家长,使学生在符合教育规律的前提发展。
四、在追问中不断进取
于老师在《锐意改革,开拓前进》一文,发出:“怎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能有效激发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怎能与时代的要求合上节拍……”一连串时代追问,依然能与我们每一位教师产生共鸣。教育当与时俱进,如果我们还在用自己老师教我们的方法去教育学生,去教学生知识,自己肯定会感到束手无策,可能这些方法显得有些过时了。追问会促使自己不断进取,减少倦怠。
学习于老师,我们可以从课堂追问,如何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真正实现小班化教学变革?我们可以从自身追问,怎能使自己成为一名深爱同学爱戴的合格的人民教师?从同事身上追问,为何优秀的教师总是比自己更优秀,所教学生习惯更好、能力更强、成绩更优?从管理追问,怎能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从学校追问,怎能让自己所在的学校成为名校,成为社会的品牌学校?
看完所学文章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方向更明确了,信念更坚定了。向于漪老师学习,先立德,身正为范,再立功,学高为师,后立言,笔耕不缀。不奢望如于老师一般,能佩戴上“人民教育家”的徽章,但我可以像于老师一样,在教育这个行业,在民办教育这个岗位上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