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外交事业的发展》

时间:2021-05-29     阅读次数: 73 次


近日,听完科组老师讲授八下《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学生对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等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明显感到学生对于全方位外交没有理解透彻。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中关于外交布局是这样表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学生们听后不自觉的七嘴八舌,全方位、多层次不是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吗?老师授课时用概念解释概念,最终学生未能体会其内涵。

对于部编教材加入了很多最新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政策,作为教师,要密切关注时事,关注、学习、理解党的大政方针的变化,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在讲解历史概念时,教师首先应该弄懂它的内涵和外延,再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活场景讲给学生,忌用概念解释概念。

下面,重点解读一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全方位外交,指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其他不同类型国家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变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大国是关键,比如在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欧关系、中俄关系、中印关系上就要求我们构建良性互动的新型大国关系。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视大国为关键,主动谋划推动构建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赋予了大国关系深层次的内涵。周边是首要,比如与南亚、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周边国家,要求我们在巩固和加强周边关系方面着力营造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发展中国家是基础,比如推进与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发展中国家数量超出现有国家总数的三分之二,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支撑。发展中国家是中国这个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同路人。十八大以来,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非洲、拉丁美洲,都不断深化,不断取得新进展。多变是重要舞台,比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频繁参与多边外交,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中国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在各种多边场合倾情展示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风格,着力引领波澜壮阔的多边外交舞台。

多层次外交,实际也包含在全方位外里面,但多层次外交也可以从首脑外交(包括国家元首的出访)、传统外交(外交部的开展的外交)、还有政党外交、民间外交、夫人外交等方面来理解。

关于立体化外交,包括中国军队参加维和,中国是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文化方面的的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展现中国人的理念,展现中国人的和合思想,属于文化外交;也包括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在海外不仅提供产品,也展现中国人的社会责任,展现中国人的美好全球理想。

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