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时间:2021-05-29     阅读次数: 22 次

一、 背景

授课时间:2021年5月

授课内容:生物(必修Ⅱ)《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人教版2019)

课改理念:课程改革强调核心素养为宗旨,新课程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教学评价促发展。

学习方式不仅是课堂活动的形式,而且是学生的本身的投入程度和认知方式。

二、 主题

思考:教师如何调整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

三、 教学方式:本课用“演示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的教学方式

四、 教与学过程

(一) 提问: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而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那么,DNA携带的遗传信息是怎样传递到细胞质中的呢?

(二)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阅读课本;

1.问题:(1)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的?

(2) 中心法则是如何描述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的?

(3)几乎所有的生物共用同一套密码子的基本事实,给我们什么启示?

2.观看视频:基因的表达

3.讨论遗传物质从DNA到蛋白质,是如何表达的?通过看视频提出转录和翻译的概念——粗读课本P64-P67画出相关概念——学生再观看视频并由教师讲解——建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的总概念模型.

4.学生探讨并解释RNA作为信使的原因,RNA的种类,在标出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位置。

5.学生细读课本分析密码子的特点,解释翻译快速高效的原因


五、 教学反思:

3班偏重于“演示法”教学,师生轻松地进入教室,上课语调放缓,导向积极的思考与探索,适当提问让学生回答,促使学生多思考、肯回答。

3班注重于“读书指导法”,让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增多,一节课解决的问题增多,对重要知识点深入讲解,并增加前后知识的联系,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3班着重培养学生“讨论法”,既然他们不主动阅读,那我就只好给予明确的学习目标,“不厌其烦”地反复讲,典型例题课堂练习、讲解。

三种教学方式的优、缺点的比较。

“演示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优点:教学效率高,通过必要的点拨,导向积极的思考与探索,富于启发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及时进行测试诊断,及时发现问题,反复进行矫正,最后达到掌握的目的。重视对过程和方法的学习,提倡在过程中学习;充分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

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足:被动学习以接受、理解所传授的知识为主要目标,没有明确地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提出如何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办法。

基本上只注意知识的掌握,没有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过多的测验,带来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

耗费时间,难以覆盖学生全部需要;学生缺乏真正的研究所需要知识基础和经验,困难较大;知识的学习不够系统。


——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