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领航,携手前行——记深圳市龙华区蒋璐娜卓越教师工作室“同课异构”活动

时间:2023-12-07     阅读次数: 187 次


“与智者同行,与高者为伍”。秋日校园,凉意渐起,却挡不住老师们研修的热情。11月30日深圳市龙华区小学语文蒋璐娜名师工作室的“同课异构”暨送教活动在我校如期举行。研讨活动以龙华区行知学校黄丽娜老师和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小学部杨雅老师“同课异构”的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例为讨论内容,行知学校特级教师刘银主任,驻我校第一书记凌瑜同志,六一学校教师代表,我校小学部张丹主任、全体语文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名师执教,尽展风采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校教师代表杨雅老师带领四年级4E班的孩子们走进今天的课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杨雅老师循循善诱,以主要人物“周恩来”为线索,步步引领学生建立故事结构框架,发现“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金钥匙。

课堂中,杨雅老师让学生钻进文本,体会文章内涵,并且在文中批注后全班交流,学生深刻地理解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在课堂的最后,学生伴随着音乐,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以读促悟,与教师一同走进尘封的历史,与少年周恩来一起感同身受,产生情感共鸣。

黄丽娜老师以“崛起”二字为切入点,用亲和柔美的话语,娓娓道出周恩来总理波澜壮阔的一生,为我校四年级4F班的孩子们开启了一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阅读之旅。黄老师带领学生边读边思,先让学生理解文章中比较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再顺势而导,把教学重点落在训练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上,利用具体的句式,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加事件来概括。学生有法可依,学以致用,互相合作。

在概括难度较大的第三件事时,黄老师通过图片、资料展示、教师范读等方法,让学生先进行理解再概括,文雅的语言如细雨般润物细无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被引领着明方法、悟情感。在课堂的最后,黄老师拓展现代中国崛起的图片,播放“祖国接你回家”的视频,激发学生家国情怀,让学生再一次深刻感悟为什么少年周恩来能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之情。

两位老师因材施教,教学得法,不仅同学们学得轻松,学得有趣,且学有所得,在场观摩的老师们也获益良多!

名师分享,汇聚火花

展示课结束后,两位老师在培训室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及环节设计进行了说明分享。杨雅老师结合我校“高效课堂”理念,重点教学两点:一是如何归纳并串联课文三件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二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说出周恩来总理立下伟大志向的原因。

黄丽娜老师以“为何立志”的大问题为统领,回扣课堂,抓主要人物和事件,训练概括故事的能力,在学习方法的同时融古通今,通过跨越时空去对比,深刻感受到人文主题与家国情怀。

两位老师的分享给参会的教师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方向,工作室成员及听课老师也对这两节课分别给予了热情而又中肯的评价。

周海奇老师评课

周海奇老师从教学思路、文本拓宽、教师点评三个角度出发谈谈感受:两位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钻研文本。在课堂教学中,两位老师都立足教材而又没有局限于教材,整合了多种课程资源充实进课堂教学中来,拓展了文本的宽度。如:杨老师利用图片和资料链接、视频,让学生感受在中国的土地上华人如狗、外国人践踏中国土地、蹂躏中国人的历史背景;而黄老师通过关于科技、军事、农业等等方面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国家强大了,才会有我们小家的安定、富裕。两位老师都收集不同时期的周恩来的照片,形象的讲解了周恩来光辉的一生,丰满了人物形象,使学生明白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一生去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此外,两位老师的语言精练,并且有很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也打动了我们听课的老师们。当学生回答问题后,两位老师都能适当地做出激励性的点评,这些语言对孩子有很大的鼓励性,让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上老师们。

今天相信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收获满满,也相信两个班级的孩子们在两位老师的引导下,对为什么而读书,定会有自己的想法。

管继萍老师评课

同课异构让我欣赏到了一棵树上的两朵花,各有千秋,令我受益匪浅。杨雅老师是一朵霹雳花,课堂教学容量大,节奏明快,进行的是高效课堂的模式。杨雅老师从主要内容的梳理开始到中华不振的体会,最后上升到书面小练笔的志向表达,层层递进。第一阶段以任务为驱动,指向语文要素,关注人物、主要人物和事件,巧妙借助预习单,让学生梳理了三件事。第二阶段能关注学生的个性体悟,深刻体会“中华不振”环节。

黄老师是一簇温柔的桂花,黯淡金黄体性柔,却是花中一流啊,课堂中始终氤氲着一股馨香。课堂,从音乐开始,未成曲调先有情,再介绍周中周总理的生平成就,伟人形象就立刻树立在学生的心中,激发起了探究的欲望。其中有两点令我印象深刻:一是音乐的首尾呼应。一处点燃学生的爱国之情,一处升华家国情怀。二是家国情怀的深切感受。黄老师的课堂当中充分的引用了图片、文献等资料,让学生能够穿越时空,直观的感受到中华不振的这一历史,从周恩来总理的耳闻目睹立志的课文中,真切地让学生及听课老师感受到了家国情怀。

范子瑜老师评课

杨老师的课思路清晰,从课题切入,提出是什么让周恩来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中华不振,并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播放音频资料,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杨老师的课做到了心中有本,句连上下,落实了语文要素,课中关注学生的学情,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黄老师的课注重联系大单元整体教学意识,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黄老师的课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课中对学生的评价语具有启发性。拓展环节播放音频升华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并激起学生产生为什么而读书的疑问,进而引导学生懂得家国情怀,黄老师的整堂课环环相扣,学生易理解。

认真听完两位老师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有一种情感的震撼,更有一种精神的享受。两节课“简单”、“扎实”,语言机智很有特色,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倪丽敏老师评课

两位老师的课堂各有千秋,风格各异。观杨雅老师的课堂,一是紧抓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老师先提示如何根据时间地点确定事件,再让学生完成任务单进行汇报。二是聚焦文本,在语言文字中落实素养。此任务是这节课的亮点,杨老师让学生聚焦11-17自然段,找关键词句,感受“中华不振”的深刻含义,学生表达有序,见解各不相同。三是借助资料辅助理解。老师出示与文本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情动入文,也为后面的小练笔奠定情感基础。

再看黄丽娜老师的课堂,我想用八字进行概括:教在关键,学在重点。首先,黄老师带着学生解决文中不大好理解的带有文言文色彩的词语。师生共同讨论,依据学生的阅读难点逐一解决。此细节很平常,但背后凸显的是老师高超的教学设计用心:利用以前学过的理解词语的各种方法辅助学生理解。于永正老师讲过:“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体构思与设计,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是一句机敏的话。一个得体的动作。”这句话很好印证了黄老师的细节设计。其次,黄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训练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利用图片,让学生用一句话进行概括,总结概括故事内容的方法,先扶后放,训练让学生对全文的把握能力,从正反两面,利用关联词让学生自己说出全文内容。最后,黄老师补充资料,很好激发学生的情感,回到出发点。

两位老师的课堂,在指引方法中,顺带理解课文,感悟文本情感,双线并行,学生学有所获!

六一学校老师评课

今天特别荣幸能来到这里听到两位老师如此精彩的课堂,实在是受益匪浅。两位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点让我学到很多。

一、紧扣单元训练要素,注重学生的素养提升。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支架,杨老师借助表格指导学生梳理事件,简洁明了。黄老师则通过具体的句式,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加事件来概括。

二、导入不止于课堂,课前预习、课间歌曲加持了导入的谈话,高度契合本课主题,奠定了整堂课的情感基调。

三、课堂引导引人入胜,循序渐进的教学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同中也开出了异的花朵:
杨老师这节课以一张任务单统领课堂,以多个任务串联学习,思路清晰,但教学极为扎实,重视学生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课堂呈现便是对老师最好的回答。学生发言表达具体、完整,既能关注文字细节,又具思维含量。

黄老师这节课给我浑然天成之感。黄老师人、声、字都看似清清淡淡的,实则不乏力量,整节课流转着有态度的美感,于字里行间层层深入,不仅情感得到升华,也树立了文化自信。我想,这节课也是学科融合的典范。

回顾今天的课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得是孩子们,是他们的独立思考与丰富表达。我想这群孩子抬头挺胸、目光清亮的样子,应当就是百年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奋斗的周恩来们想要看到的中国少年的样子吧。

润泽研思,聚力同行


行知学校特级教师刘银主任为两位老师的课例教学做了精彩点评。她肯定了两位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的精彩和巧妙之处,同时对课堂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和有效地指导。

首先,她肯定两堂课的共同之处:第一,脑中有课标,心中有课本。两位老师都会勾连上下,使教学纵向延伸,有梯度,站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设计。第二,目标明确,落实语文要素。精读课文的教学主要就是训练学生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第三,扣住文本,重视学情补资料。两位教师都从文本、音乐、视频等多角度补充资料来帮助理解。第四,聚焦素养,方法指导很巧妙。两位老师帮助学生搭建支架,及时指导。第五,关注学生学情,确立知识起点,扫清理解障碍。

其次,刘银老师还精准点拨两位老师的不同之处:

在宏观立意上,杨雅老师让学生记住警钟长鸣,不忘国耻;黄丽娜老师注重思政引导,立意在盛世强国,为国自豪,为祖国富强建设而从小立志读书。

在方法途径上,杨雅老师着力点放在理解文本内容上,给予概括方法的指导;黄丽娜老师注重习得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先理解,后概括。

最后,刘银老师给我们指出了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需要关注的教学格局问题,点破格局强调了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授知识”走向“点破理解”的教学理念,并提醒在大单元教学时不要忘记关注语文园地与文本情境的联系,清楚各环节内在的逻辑关系。刘银主任的发言让所有听课老师收获颇丰。


“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凌瑜书记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学生不仅要看外显言语,更重内在的心灵培育,需要教师在当今时代要建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这为我们教师的教学思维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活动最后,张丹主任做总结发言,她认为,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立足文本,渗透情感,升华主题,从而综合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语文教学好比是无涯之海,在思想的碰撞中才能实现共同进步,在交流分享中才能相互促进。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为所有教师创设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良好互动氛围。相信通过此次活动,教师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上一层楼。靠近清泉,心灵才得以滋润。走近名师,才能够真正感觉到榜样的力量。让我们不断追随语文引领者的步伐,一路耕耘,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