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报灯名》教学设计-孙思斯

时间:2021-06-21     阅读次数: 148 次

一、教学背景:

当前小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的熟悉与认知还不够深入,对京剧艺术的了解也是知之甚少。要使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需要教师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走近京剧,了解京剧,喜爱京剧。

二、教材分析:

《报灯名》选自传统京剧《打龙袍》。讲述的是丞相包拯赴陈州教济灾民,遇失明老妇人告状。此妇人是仁宗皇帝的母亲李宸妃,当年被坏人陷害流落民间。包拯回朝,趁元宵节观灯之际,命灯官儿报花灯,最后用雷击张继宝的故事暗示并提醒皇帝。皇帝知情后,惩戒了坏人并亲迎母亲回朝。包拯请皇帝脱下龙袍,打袍示警。(报灯名》 结合着念白,用数板的形式来进行戏曲艺术的表达与传递。数板是戏曲曲式所有的一种板式,只念不唱,有节奏,以板击拍伴奏,念词的句式和韵脚与唱词基本相同,篇幅长短不定,在戏曲中一般由丑角使用, 有时在唱段中也夹用数板,之后再接唱腔。

三、教学目标:

1.回顾京剧艺术的四大行当,重点认识丑角,激发学习京剧的兴趣从而喜爱京剧艺术。

2.在听、看、 念、演的活动中感受京剧数板的表演方式及丑角的特点。

3.学习体会《报灯名》念白,并配合“做”功,进行表演。

四、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动作表演《报灯名》。

五、教学过程:

一、学生跑圆场入座


师生伴随伴奏音乐跑圆场入座。

二、故事谈话导入

1.通过与学生交流谈话,引出“灯官儿”。

2.教师讲述京剧《打龙袍》的故事。


三、观看《报灯名》视频

播放视频,并提问:灯官儿表演的是哪个行当?属于“四功”中的哪种?

四、学习《报灯名》

(一)了解行当与四功

1.对京剧四大行当的回顾与认知。

2.结合《报灯名》,回顾京剧“四功”。

(1)引出“念”与“做”。

(2)角色扮演。

(3)揭示课题。

(二)学习《报灯名》的念白

(三)表演《报灯名》

(四)结合服饰与化妆进行表演

1.邀请灯官一人,化妆师两人,上台与教师配合演示化妆与穿服装的步骤。(道具准备: 护领、戏服、玉带、帽子和上妆用品)
(1)护领——需要放在第一步首先穿戴好。项部围至颈下,于胸前交叉于胸背处系住,露出部分白色,衬托面部形象。
(2)戏服——文丑的戏服,一般都有水袖。
(3)玉带——玉带为一圆形硬带,色彩有多种,上镶方形或圆形玉片,也有嵌龙形、凤形、寿字等图案的玉带。

(4)帽子——戴着这个帽子走路或摇头晃脑的时候,演员的头能够转移观众一部分的注意力,还能够营造出来一种搞笑的氛围。
(5)丑角脸--用白色的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
2.教师根据以上程序著装,让学生回顾装扮步骤。
3.师生带妆表演。
教师和已着装完毕的小演员-起表演《报灯名》,其他学生在座位上为台上的演员伴奏。
4.全班表演《报灯名》。

六、师生一起回顾全课并总结
今天的戏曲课,我们一起学会了报灯名,了解和体验了京剧艺术中的丑角行当以及“做” 与“念”的功夫,同时还从传统京剧《打龙袍》的故事中懂得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我们要做一个善良、有爱的人。
最后,让我们围成圆圈,伴随戏曲伴奏音乐,-边跑圆场、 报灯名,来结束今天的戏曲课堂吧! (学生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