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网站
  • 首页
  • 美好学校
    • 学校概况
      • 校园新闻
    • 管理心语
    • 学校荣誉
    • 大事速览
    • 校务公开
  • 美好课堂
    • 立德树人
    • 教学科研
    • 特色展示
    • 国际交流
  • 美好学生
    • 学子风采
    • 生涯规划
    • 学长心语
    • 心理驿站
  • 美好教师
    • 名师讲堂
    • 教师心语
    • 教师论坛
  • 美好家长
    • 家长风采
    • 家校共育
  • 党建团建
    • 党建
    • 工会
    • 团建
    • 少先队
  • 招生招聘

移动端网站

×

您好!请扫二维码访问集团移动端网站!

当前位置:美好教师>教师论坛> 聚焦深度学习 提升学科素养 ——《分子与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聚焦深度学习 提升学科素养 ——《分子与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时间: 2021-05-29     作者:YHJ      阅读次数: 229

“微粒观”和“元素观”是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从微观角度联系地看待物质及其变化正是化学学科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我的一节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开展基于证据探索物质世界构成的奥秘——追随水的足迹去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学习,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从“证据推理”转为“模型认知”既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宏观辨识又在模型建构中学会了微观探析。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标要求学生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物质的微粒性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分子和原子的学习,以宏微结合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微粒观,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学习的宏观物质变化及物质分类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为后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内容打下了重要的知识基础。同时对培养学生宏微结合、变化守恒的视角,运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思维方式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设计思想

《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从宏观体系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学生认识物质的视角发生了较大转变,将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本质。本节课在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生产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作为核心物质开展教学。本节课以宏观物质“水”的无限平分,通过追寻水的足迹研究来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模型构建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地认识物质。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学习,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和现象有了一个宏观、感性的认识。学生已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简单的化学问题。同时在物理课上已学习了有关分子的知识,了解到分子在不停做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但对实际分子的模型没有认识,分子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建立。本节通过实验、模型、动画等直观化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对微观世界的理解。

二、课堂实录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分子和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去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合理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设计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身边的现象和实验中体会“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建立科学的物质观。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由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建立模型认知。

3.教学方法

以“画水”为主要线索,引导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地认识物质。形成宏微结合、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骨干教师示范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微粒观的建构。这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了分子和原子的相关概念,而是要帮助学生通过构建模型,将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联系。本节课以追寻水的足迹为主线,经过设计情景趣味魔术到概念提出——模型初建—— 探究实验——  模型感知——解释应用——魔术揭密等环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分子的概念。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模型构建,体现化学学科“微粒观”

本节课一开始就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画出烧杯内的水,这是看得见的宏观物质。然后利用分水的活动,将学生从宏观引探到微观,通过现代显微成像技术亲眼看到了水分子,像一个个的小球,再次引导学生用小球来表示水分子再次画图。并就此展开一系列地讨论和小组交流、评价活动来强化微粒观。通过画图建立模型,用微观认识解释宏观事实

二、科学探究,强化信息获取、整合和应用

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基于宏观、微观的联系开展教学。紧扣教材原有的相关实验资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寻找证据来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这一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观察、记录、讨论交流、汇报中形成对物质微观构成概念及性质认知的有效方法。本节课不仅强调学生对课本核心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宏微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人们习空见惯的现象再次从微观物质结构出发,顺理成章地建立起微粒与物质间的联系。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思维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本节课教师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多次修改,通过教研组的评课、议课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去改进的问题:

(一)演示实验存在一个小小失误:

师生协作演示气体压缩实验中的操作失误导致损坏了一支大号玻璃注射器,老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引导还不够。

(二)探究实验时间不足

40分钟很紧张。探究分子运动实验是学生自已设计实验,准备实验仪器时本来考虑应学生自由选择多种方式进行,但最终还是在老师提供的有限仪器下完成。前者方法好,但是时间紧张,课堂容量就少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了使探究不流于形式,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三)实验安排方面给学生的自由空间不够:分组实验时,是学生自己先设计好实验方案,还是按照老师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前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少部分学生可能不能很好的完成这就需要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探究。在实验环节存在着不足,如:学生的基本操作有的不规范,个别学生参与的程度不够等等

——曹丽

上一页:教学反思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下一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相关阅读

  • 聚焦情感教育内核,创新关爱育人生态——小学部教师培训探究理念与教育融合的新范式
    聚焦情感教育内核,创新关爱育人生

    阅读全文
  • 新教师培训 | 熟悉制度文化,共绘教育新篇
    新教师培训 | 熟悉制度文化,共

    阅读全文
  • 直击写作难点痛点,因材分级精准施策——深圳市王俊珍名师工作室在我校开展第19期课例研讨活动
    直击写作难点痛点,因材分级精准施

    阅读全文
  • 科研助成长,课题启新程
    科研助成长,课题启新程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
远恒佳教育集团郴州市远恒佳南岭中等职业学校深圳市光明区公明中英文学校深圳市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深圳市宝安区标尚学校重庆市远恒佳学校郴州市远恒佳学校深圳市光明区公明第二幼儿园深圳市龙华区远恒佳幼儿园深圳市龙华区远恒佳花园幼儿园重庆市长寿区远恒佳实验幼儿园重庆市长寿区远恒佳阳光幼儿园重庆远恒佳菩提印象幼儿园重庆远恒佳湖畔幼儿园远思明教育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市小球星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

    美好学校

  • 学校概况
  • 管理心语
  • 学校荣誉
  • 大事速览
  • 校务公开

    美好课堂

  • 立德树人
  • 教学科研
  • 特色展示
  • 国际交流

    美好学生

  • 学子风采
  • 生涯规划
  • 学长心语
  • 心理驿站

    美好教师

  • 名师讲堂
  • 教师心语
  • 教师论坛

    美好家长

  • 家长风采
  • 家校共育

    党建团建

  • 党建
  • 工会
  • 团建
  • 少先队

    招生招聘

    联系我们

  • 电话:0755-28113316
  • 网址:lhzyw.yhj.com.cn
  •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和平东路161号

深圳市龙华中英文学校 版权所有.粤ICP备05103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