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于漪》读后感(十九)——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关心爱护

时间:2021-06-21     阅读次数: 139 次

上学期周校给我们推荐了一本好书《人民教育家于漪》,利用假期读了这本书后很受感动,于漪作为一个首次获得共和国“人民教育家”称号的老教育工作者,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初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关心爱护,不会因为学生的一些不好的习惯而放弃他们,给与学生平等的爱,甚至面对那些问题学生给与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一直到老都在想尽办法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容易的学习。这些都是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在读这篇文章时,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于漪对教育者的爱的理解。

对于一个成功的教育者而言首先我们要有爱心,我们要做到爱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来对学生进行肯定。才能够平等的对待学生,从而发自内心的爱他们。不会因为他们成绩的好坏而对他们从心里进行区别对待。但说起来简单真正能够做到这点却很难。而于漪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反思几十年都在坚持这么做了。于漪对爱的理解与认识,从最初“有选择之爱”到“超越亲子之爱”,再到仁爱,历经了漫长的过程。 初当教师的于漪,“爱”只是空泛的概念。后来于漪明白,“天工造物十分奇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每个学生的生命都值得尊重,都必须关心”。当她领悟到这点之后她就将她对学生的爱升华了。从而将她最初的“选择之爱”升华到了“众生平等之爱”。  于漪将这种众生平等之爱称为“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学生身上的事都是她心上的事,学生都是她的儿女。而我们很多时候恰恰都是做不到这点!

于漪还有一个让我自感惭愧的地方。就像书里写的“师爱的最高境界叫作“仁爱”。”,于漪的“仁爱”品格是无论贵贱贤愚的“有教无类”之说。 于漪的“仁爱”,是将学生的幼稚、不成熟、偏激、毛病当作常态,去爱护,去发现闪光点。想办法把不懂的变懂,把差劲的变好,这正是于漪的“本事”。而这是我经常忽视的地方,虽然每次我都对自己说一定要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看,不能够因为他们的幼稚,不懂事而放弃他们,但有时怎么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对他们发火,虽然事后自己也很后悔!但于漪她就做到了。她能够不管学生的成绩,品行而一视同仁的对待。我觉得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于漪的“仁爱”品格是直面问题的坚韧之爱。没有这种坚韧的爱,她不可能在教育教学中年年月月、任劳任怨,“引着、拽着、扶着、托着、推着学生向前”。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仅仅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无论是对自己的职业还是对学生已经很难做到真正的爱。尤其在当今的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感情的投入,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教学要求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结构的编排,教学机制的运用,教学节奏的控制都在构建着现代教学趋势,只有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充满激情和感情,才能探索出有生命的教学。于漪说过:“我的学生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他们都是家庭的宝贝、国家的宝贝,我当教师,要把他们当宝贝一样来教育。不求他们能显赫,但一定要成为社会的好公民,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我们不能够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太阳,我们的重点是要让他们发光。她还说,没有一个职业像教师那样意义非凡,教师的思想、情感、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没有一个工作像教师那样对人的一辈子起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作用不可能是“零”,不是正面作用就是负面作用。教师首先在人格上要“表里俱澄澈”,做到在学生看来是个里里外外通透的、可敬的、高尚的人。

登高望远,于漪将自己的工作、前途、命运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休戚与共、血肉相连时,你就可以站得高看得远,你从平凡工作中能够洞悉不平凡的意义和价值。”这正是我们从于漪身上得到的不平凡启示,也是我们要学习借鉴的地方。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