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于漪》读后感(十)——大爱无疆

时间:2021-05-20     阅读次数: 170 次

大爱无疆

读《人民教育家于漪》有感

     20199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给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佩戴上金色的人民教育家奖章……

作为基础教育界唯一获此殊荣的代表,于漪老师的教育事迹和贡献鼓舞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初读于漪,景仰其德

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深厚灿烂的文化使我激动不已,我常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更始终意识到自己重任在肩,要终身进取,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高度自觉的使命与信仰是于漪老师教育追求的原动力之一。她以做一名“合格”

教师要求自己,殊不知她的“合格”中蕴含着对国家民族的大爱,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

在读到于漪老师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好老师,初中教国文的黄老师、高中数学毛老师、复旦“大先生”方令孺教授, 这些老师,言传身教,为于漪树立起一个个求学、做人、教书的标杆时,我的内心在自问:自己是否是一个能让学生记住的好老师?自己能否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求学的标杆?能否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做人的标杆?带着这这些问题,我开始思考自己十五年来的教书生涯。

2005年,几经摸索之后,终于走上讲台拿起了教鞭,加入了深圳民办教师的大军。从最初的不愿意教书,到后来热爱上这个职业,历经磨炼,只凭的是一颗对学生的热忱之心。学生的喜欢、家长的认可、学校的信任成了我多年的工作目标,对学生尽心、对家长尽责、对学校尽职成了我的工作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前夕提出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指出教师要有理想信念。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老师既要精于授业,更要以传道为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求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于漪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老师,自打从教那天起,于漪就有明确的使命追求:“一切为民族”。这五个大字掷地铿锵,成为了她铸造师魂的基因。

再读于漪,敬佩其功

在于漪老师68年“着魔”般的从教生涯中,她鼓足生命的风帆,孜孜不倦地追求,顺境不自傲,受挫更刚强,总有使不完的劲。他用将近10年的时间上了2000节公开课,更难得的是,于漪的课从来不重复,即使是同一篇课文教第二、第三遍,也绝不重复。对比余漪老师孜孜以求的扎实态度,我们当然自愧不如。回想自己从教15年来所上的公开课不足20节,所参加的区级比赛不过五、六场,和余漪老师比起来相差甚远,不值一提。她在疾病中前行,总结经验,著书立作,心中翻腾着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急切盼望当代能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

又读于漪,求索其言

余漪老师用博大的胸襟和朴实的教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育人“奇迹” ,她矢志不渝为教育决策建言献策,提供思想养料,传播先进教育思想,准确解读和宣讲国家重大政策,并身体力行,她密切关注着中国教育的变化与发展,倾力写下几百万字著作。反观自己的工作随想,所写的教育故事,不过每年二至五篇,可谓寥寥无几。和于漪老师比起来,她是真正大写的“人”。而她自己却说不过在几十年的教育工作历程中,克勤克俭,做了一些工作。说到底,就是坚守了新中国教师的本分。

在我看来,余漪老师的“合格”、“本分”都是她竭尽全力的自我要求,因为她崇高的追求和使命,为教育奋斗一生的信念,谱写了她大美的教育生涯,她立德、立功、立言的成长轨迹蔚为大观,其为国家民族、为教育事业、为学生幸福孜孜追求的境界大爱无疆,必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