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于漪》读后感(十七)—— 与时俱进,勇立时代潮头

时间:2021-06-21     阅读次数: 155 次

读了于漪老师的相关事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特别是这样的描述让我肃然起敬:“她是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100名改革先锋称号中唯一的基础教育界代表,她写下了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2000节的公开课。” “唯一”、“400多万”、“近2000节”这三个数字让我深感震撼。她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洋溢着时代的气息。

1979年,敏锐的于漪先声夺人,发表《既教文,又教人》一文,大胆提出语文教育要有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辩证统一的整体观念。

1984年,她发表《锐意改革,开拓前进》一文,发出一连串时代追问:“怎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能有效激发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怎能与时代的要求合上节拍……”

在1995年《弘扬人文 改革弊端》一文中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并最终体现在2001年印发的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

关于如何办教育,最为著名的是她1990年就提出来的“三个制高点”思想:办教育必须确立制高点。首先,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其次,要站在战略的制高点上;再其次,要站在与基础教育发达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上。这一思想一举突破了学校的微观定位,把学校办学使命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起来,大气磅礴、语振四座。

21世纪初,社会环境急剧变化,于漪敏锐意识到重构学校的价值取向是教育面对现代社会挑战的关键问题:今天需要重构学校的价值取向。我们既要讲“义”,又要讲“利”。有钱是买不来现代化的,有钱也不完全能够办好学校。

近年来,最让于漪椎心忧思的是教育教学改革中“西方话语”的盛行。从20世纪90年代起,她就多次表态:“绝不让自己的教育实践沦为外国理念的论据。” 于漪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在世界上也是上乘的。“我们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中国教育必须有中国人自己的灯火,走中国人自己的路。”

2014年,85岁高龄的于漪吐露了一个夙愿:“我这名年已耄耋的教师,心中翻腾着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急切盼望当代能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

以上可见于漪老师总能与时俱进,立于时代潮头,在关键的时代节点上总能敏锐、准确地触摸到时代跳动的脉搏。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源于她坚守而不保守,兼容并包、不断完善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些构成了她永葆活力的思想源头。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应该向于漪老师学习,努力做学生的“大先生”。

如何做到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身为一名教师,教师育人是最本质的工作,要想对学生有影响,首先要有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于漪老师在大学里接触到的一年级国文老师是方令孺教授,课堂上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引导我们超越阅读的具体文章,认识世事,了解人情,视野一下子拓宽了”。教世界教育史的曹孚教授,上课时“手无片纸,口若悬河,各个国家教育的发生、发展、特点、利弊,讲得具体生动,有理有据,似乎他在那些国家办过教育一般”。他们之所以能对于漪老师产生巨大的影响,就是他们具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老师的言传身教,确实可以激发学生的人生使命和信仰。对我个人来说,我应该更努力的钻研物理教育教学方法,更新与教学相关的教学手段,紧跟时代要求,做一个“潮流”老师。应该向前辈、同事、学生、网络等学习,身带两把尺,一把量己所短,一把量人之长,终身学习。

二、对学生的仁爱之心

有些学生成绩不是很优秀,甚至有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放弃吗?于漪老师给了回答:“我的学生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他们都是家庭的宝贝、国家的宝贝,我当教师,要把他们当宝贝一样来教育。不求他们能显赫,但一定要成为社会的好公民,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坏习气不是胎里带出来的,我做教师的责任是帮助他们洗刷污垢,要像对其他同学一样满腔热情满腔爱。”当我们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学生是能够感受到的。很多时候,老师一句温暖的话语、一行鼓励的字句都能给学生以鼓舞和安慰。要做对学生有仁爱之心的老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三、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于漪老师提到:“学校是育人的神圣殿堂,理应是一方净土,摒弃邪恶、污浊和庸俗,播撒做人的良种。”她还提到:没有一个职业像教师那样意义非凡,教师的思想、情感、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没有一个工作像教师那样对人的一辈子起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作用不可能是“零”,不是正面作用就是负面作用。教师首先在人格上要“表里俱澄澈”,做到在学生看来是个里里外外通透的、可敬的、高尚的人。身为一名教师,身有正气,不言自威,学生自然就信服,开展班级工作也就事半功倍。工作中,我们应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传递正能量,潜移默化,给学生树立求学、做人、教书的标杆。

四、胸怀天下的“先生之风”

“教书”是为了什么?20世纪80年代初,不少人认为“教书”是具体任务,“育人”则很抽象,是班主任的事。于漪便大声疾呼:“育人”是大目标,“教书”要为“育人”服务。任何学科教学都应有教育性,有教育性的教学,就赋予知识、能力以灵魂、以意义,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个人假如下决心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下决心要做成什么样的事,那么,意志或者说念头的驱能源会使他心想事成,如愿以偿。我作为一名教师,现在开始有胸怀天下的念头,并朝着成为时代教育家的目标而努力,终将成就一番事业!